谷歌OKR指导手册 (译)

Bob Jiang
译者:乔梁 来源:《持续交付2.0》公众号 这是一本关于 OKR 迷你小册子,名为《google OKR playbook》,由 www.whatMatters.com 网站发布。 该网站由John Doerr 团队经营, 而John Doerr 正是 1999年将 OKR 引入 谷歌的那个人。 本文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虽然文章较长,但值得一读,欢迎收藏。 文章的末尾有一些 8 道自我测试题,用来验证你的OKR是否在正确的实施。 如果你正实施OKR,可以用它们来验证一下吧~ 在实现OKRs方面 没有人比谷歌更有经验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它定期发布 OKR 指南和模板。以下摘录主要来自内部资源,并经谷歌许可转载。 (注:这是谷歌对 OKRs 的做法。你的方法可能不同,也应该不同。) 在谷歌,我们喜欢大张旗鼓。我们使用一个称为目标和关键结果(OKRs)的过程来帮助我们沟通、衡量和实现这些崇高的目标。 我们的行动决定了谷歌的未来。正如我们在互联网搜索、Chrome 和 Android 中多次看到的那样,一个由少量员工组成的团队,朝着一个雄心勃勃的共同目标努力,就可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改变整个成熟的行业。 因此,作为谷歌的员工和经理,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谨慎地、明智地选择如何分配我们个人与团队成员的时间和精力。OKR 是这种谨慎选择的体现,也是我们协调个人行动,以实现伟大集体目标的手段。 我们使用 OKR 来规划要生产的产品,跟踪它们的进度与计划,并协调人与团队之间的优先级和里程碑。 我们也用 OKRs 帮助大家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并帮助他们避免被紧急但不太重要的目标分散注意力。 OKR是有野心的,它不是逐步增量式的,我们并没有希望一次性就完成所有这些野心。(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那么,我们就不会具有足够的进取性)。 我们用色阶来衡量我们做得有多好: 0.0 – 0.3 是红色● 0.4 – 0.6 是黄色● 0.7 – 1.0 是绿色● 正确的OKR制定方法规则 没有认真实施和管理的OKR,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是管理上的假大空。与之相反,如果实施得好,OKR将是一种很好的动机激励工具,它能让团队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地方需要优化,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如何去进行利弊权衡。 要写出好的OKR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请遵循如下这些简单的OKR制定规则: 规则1:O 要回答的是 “What” 的问题,它应当: 表达清楚目的和意图;

敏捷不是反管理,而是更加激进!

Bob Jiang
译者:Nikijv 审校:Bob Jiang 英文原文 一个Twitter的帖子问”敏捷”是否反管理,以及”敏捷”为什么经常看起来很像反管理。简单写一下,本文中我个人的观点是敏捷软件开发如敏捷宣言所设想的那样,并不是反管理。这比反管理更激进: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 敏捷软件开发仍然比当今的认知更激进,相当的不幸,包括大部分品牌和方法,在我这个有点老的男人对云观点大喊大叫的时候,也被大多数较小的”敏捷”供应商所采用。 敏捷软件开发正如我们所定义的那样,对于业务与开发间的日常协作较为频繁,以维持增量的可工作软件。这样团队称为自组织团队,尤其要说明的是:最好的架构、需求、设计来自这些自组织团队。 原则上很清楚,软件、架构、设计等一切工作都源自于团队,从团队中涌现。 例如,需求不来自于一些业务单元,而是通过中央委员会进行传递,然后传递到一些传统部门或项目部门直到它落在一些程序员的办公桌上。 这不是”反”管理。这根本不涉及解决类似于预算工作、人员补偿、评估性能或者其他”管理”关心的主题。 当然,敏捷软件开发提出了一个新的、不同于软件产品制作的管理。尤其通过基于工作软件的可持续生产使用的自组织、增量、速度技术,是解决软件开发应该被管理的新方式。 敏捷是反管理的么?我不这么认为,敏捷明确反泰勒式的管理,而支持推动管理。 同样,像所有好人一样,我们更乐于好的富有成效的管理,强烈反对贫瘠、无效、有害的管理。 但是我想建议这个底线是: 如果一个组织试图通过任何传统的方式控制团队的选择,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选择来管理敏捷软件开发,这样很可能他们做错了。 如果你是敏捷的支持者,你试图与传统管理达成某种中间状态或和解,有可能你也是没有真正理解敏捷软件开发的根本意图。 一、scrum在发光 考虑到Scrum的构想,最流行的敏捷方法如果不是最有效的,那什么是? Scrum称为自组织的团队,包括产品负责人,被授权于全部权利和责任,负责大型组织团队的投资回报率。Scrum团队中Scrum开发者的开发团队,必须包含交付产品增量的”全部必要技能”,一个被集成、测试过的、可工作软件包括团队迄今为止产生的所有价值元素。 Scrum承认Scrum团队是嵌入式的,以某种方式,在一个组织中,组织提供了资金(投资),干系人关心Scrum团队做了什么。敏捷团队通过每个冲刺向干系人展示他们已完成的工作,邀请并听取干系人的意见。Scrum团队与全权负责的产品负责人决定下一个冲刺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冲刺审查是Scrum团队及其嵌入组织之间的完整接口。 关于Scrum仍然有些问题没有解答,同样这些问题在上面Twitter的帖子中也涉及到了。Scrum不会告诉你如何预算,如何决定补偿,如何评估性能等等。 在Scrum课程中,人们经常询问各种管理职能。有个经典实践可以回应,课程上小组在便利贴上写下他们能想到的所有管理职能。他们可以把这些便利贴放到下面4个位置:开发团队,产品负责人,Scrum教练以及其他。 将会有两件事发生。首先,许多传统管理职能转移到一个或多个Scrum团队元素。由团队分配任务,由产品负责人决定要构建什么,由Scrum教练支撑和引导等等。有趣的一点是,总有些管理职能被贴到其他堆中。Scrum甚至不会建议如何做这些:这已经超出了Scrum的范围。 然而,很明显,Scrum打算不管这些超出范围的管理职能是什么,它们与团队的首要接口,可能只通过冲刺审查。尤其是除了产品负责人,没有人可以要求团队做任何事情,Scrum对”经理”在Scrum团队运行时可以做什么做了非常具体的限制。 二、敏捷软件开发是反管理么 敏捷软件开发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在团队规模上,团队内部拥有对产品的所有权利和责任,而且最主要的接口是检查实际演变的产品。 不一定是”反管理”,但一定与某些类型的管理背道而驰,尤其是源自于泰勒主义更具有侵入性的形式——福特主义,将工作视为机器,工人几乎没有权利或仲裁。尽管敏捷软件开发肯定要求从团队内部而不是外部应用这些概念,但与戴明和统计过程控制等概念的对立程度要小得多。 但我觉得主要的概念已经相当清楚: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尽可能的把权利和责任下放给团队。这种管理方法对于如何走得更远没有设置上限,但它设定了一个相当严格的下线,这个下线是嵌入在团队内部的产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三、这些想法的限制是什么 这很难说。我们通过敏捷团队的成长能力去决定谁在团队谁不在团队,这对薪酬和评估有很大影响。我们开始听到团队中的谁直接与客户合作,客户有时基于固定价格安排,或者更常见的基于运行速率为产品提供资金。 今天,更多的限制是被组织强加的——试图做”敏捷”,这些限制中有很多是明显错误的。有时组织没有从战略上很好地理解最好的管理是如何的。我通常认为,个人管理结构应在敏捷之前就位:不同的团队成员”属于”一个或另一个经理,而该经理则继续尝试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坦白讲,自组织团队被授权,而这导致冲突、混乱以及很多时候应该做敏捷组织主要来源走向黑暗敏捷。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底线,敏捷软件开发提倡不同的管理方式,很可能与一些过时的管理观念不相容,不幸的是,这些观念在今天仍然相当普遍。 反对的?不。完全不同?是的。 原文链接

知行合一的敏捷实践 来自道富银行 杨贵的分享实录

Bob Jiang
知行合一的敏捷实践 内容来源:敏捷+社区线上直播003期,《知行合一的敏捷实践》分享实录 分享者:道富银行敏捷教练杨贵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知行合一”即可获取本次分享的视频回放、下载PPT。 一、原动力-你在为谁工作 在敏捷实施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很关键,包括组织的问题、人的问题、执行力的问题。其中组织的问题不在我们个体控制范围之内,今天主要聊聊人和执行力的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回放 总结 总结来说,知行合一的敏捷实践要求做到: 价值观的认同,团队成员要有一致的价值观。 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定义好活动规则和检查规则。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制定各项规则的owner。 反馈闭环,以数据驱动反馈闭环。 技控,用机器和工具来解决问题。

我在哈啰的敏捷之旅 | 敏捷家分享005

Bob Jiang
内容来源:敏捷+社区线上直播005期,《我在哈啰的敏捷之旅》分享实录 分享者:哈啰出行陈文博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哈啰”即可获取本次分享的视频回放、下载PPT 非常开心在空中和大家相聚,希望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首先感谢Bob老师和网易杭研的李岩同学,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在开始之前,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陈文博,供职于哈啰出行PMO部门,一名成长中的敏捷教练,今天有很多敏捷社群的小伙伴来支持,谢谢大家! 【正式分享之前,先上一个彩蛋】 查看原文 言归正传,今天的分享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在哈啰做的一些敏捷实践,包括目前我是怎么操作Scrum的,如何利用透明拉通团队共识,如何利用内驱力模型来激励团队,以及我在兼顾多个Scrum团队时如何培养内部的Scrum Master。 第二部分将给大家分享我在内部敏捷社区的一些做法,包括我是怎么发起内部敏捷社区Thor,以及社区是怎么运营的。 一、我的敏捷实践 首先给大家分享的是敏捷宣言的第一句话,”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 分享这句话的原因是,我觉得敏捷实践是没有最佳实践这么一个说法,永远都是在不断地迭代,不断地找到更适合当前组织和团队上下文的一种做法,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的,也是基于我自己团队的上下文找到的目前最好的方法,后续还会继续迭代,以便做得更好。 查看原文获取更多材料

自由职业者访谈录:对话图书出版达人/职业规划师/程序员安晓辉

Bob Jiang
采访回放 - B站 | Youtube Bob:大家好,很高兴本期访谈邀请到了安晓辉。晓辉,先跟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安晓辉:大家好,我是安晓辉,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第1个标签:程序员。我从2005年-2017年,做了12年软件开发,从2009年开始,也做了一些研发管理的工作。在当程序员的这段时间里,出版了两本软件开发相关的图书,《Qt Quick核心编程》和 《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 》。 第2个标签:职业规划师。我从2015年开始帮人做职业规划,形式包括分答、知乎、在线微咨询等。到现在为止,这种1对1的咨询进行了500多个小时,帮助过200多个人。 第3个标签,图书作者。在介绍程序员这个标签时提到了两本书,实际上我出版的不只是技术图书,还有程序员成长相关的,比如《程序员的成长课》、《大话程序员》,现在最新的一本书是讲怎么做副业,《副业赚钱之道》。 我现在是自由职业的状态,工作主要是写书、课程还有咨询。 Bob: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写书的经验吗? 安晓辉: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我开始写技术博客,2013-2015年,正是移动开发非常火爆的时候,我写了几篇关于Qt在安卓上的应用的文章,在CSDN技术博客上发表。出版社找到我说要不要做一个这样的选题写一本书,因为我本身比较爱写东西,所以就答应了。 写书还是很有挑战的,特别是在时间管理上。因为当时我还在上班,纯粹是利用业务时间来写书,有时候晚上12点多调完代码再开始写,早上5点多又起来继续写,周末的时间也在写。从2013年底到2014年10月,投入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本书的出版经历。 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写书的过程还是让我受益良多,当然这个收益不是指经济收益。技术图书的销量和你所写的技术有关,我当时写的Qt这种技术,是相对比较小众的,卖个几千册算不错了,所以经济收益这一块其实并不算大。 我所说的收益更多的是个人影响力的提升,写了两本书之后,我在Qt这个小圈子里就比较有名了,写书能提升个人影响力,能为个人品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背书。 另外,写书能帮助个人对自有知识进行体系化、结构化的梳理和总结。写书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情,需要你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要对所写的领域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也会在无形中强迫你不断进行输入,再进行结构化地输出。 Bob:据悉你在知乎live上有一个很火的课程《业余时间赚钱的六个策略》,说说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在知乎live上做这样一个话题?关于在知乎上做这种直播分享,有一些什么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呢? 安晓辉:还是延续刚刚说到的,出版了两本技术图书之后,我在这个小圈子里有了一些影响力,有一个平台找到我说想做这种直播的课程,后来我们选择在知乎上做直播。 大概在2017年的元月初,做了第1次知乎live直播,主要是面向程序员,反响还挺不错的。有一天我在开发系列课程的时候想,大家可能对赚钱比较关心,要不要设计一个课程讲怎么赚钱呢?于是我就去搜各种各样的赚钱的策略,花了大半天时间把方向定下来,然后结合自己做过的事情、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把课程做出来。 这个课程得到了知乎官方的推荐,加到了信息流中,增加了曝光和传播,我讲的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课程很受欢迎,后续有很多人购买,到现在购买人数应该已经超过5万人了。 在知乎live进行直播的经验,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你如果要做轻量的分享或者讲座类的小课程,选题特别关键。要融入到知乎的生态里,知乎上有很多免费的回答,这些都跟付费的课程是连通的,在知乎上有关注的话,你的回答就容易被别人浏览到,可以在回答中推荐你的课程,别人看到觉得不错就会购买。 我一直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发表文章,在回答和文章中也会去推荐我的课程,保证持续曝光,现在我的知乎号有将近11万的关注。让课程和产品被更多的人看到,转化自然也会更高。 所以,在知乎上做课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选题;第二是宣传材料要设计得比较吸引人;第三是保持持续曝光;第四内容一定要足够干货,这样大家听完后反馈很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 Bob:作为自由职业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安晓辉:我认为应该先对技能做一个分类: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写作是我的一个技能,通过在公众号、知乎等平台发表文章吸引关注、建立影响力。 课程设计和开发是我的第二个技能,我现在大部分收入是来自课程。 第三个是营销的技能,选择自由职业后,你一个人就成一个团队了,你的东西要让别人知道,就得懂一些营销的心理学,还要策划一些宣传文案。 第四个是演讲的技能,当你要面向企业或客户做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需要通过一些渠道来曝光自己,比如参与技术峰会的演讲、线下活动的分享等。通过你的演讲,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状态、水平,从而吸引更多客户。 上面这些可以归于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跟你做的事情相关的,如果你的自由职业是软件开发,那你的技能就是开发;是做课程,技能就是课程开发。 通用技能则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管理、沟通和谈判等。在公司时,面向内部沟通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自由职业后直接面向客户,有时候还要去跟客户谈判,比如这个课程做成什么样、收费多少等。 Bob:这么多技能中,能给你带来直接收入的有哪些? 安晓辉:咨询,1对1咨询,按次收费,这是最直接的。 课程开发、为企业提供内部培训,按天收费,也是直接可以带来收入的。 写作方面,出版图书、商稿(公关稿)都是有稿费的。 Bob: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事情呢? 安晓辉:实际上自由职业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式?就是说你能做多久?这个产品/课程能卖多久?很多人会发现自由职业做着做着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现在在构建我的一个产品矩阵。设计一个和《副业挣钱之道》相关的训练营,这样一来我就有书、有课、有训练营,再加上线下课、咨询,形成一个产品矩阵和循环,然后在这一块继续深耕。 安晓辉:程序员/职业规划师/图书作者

敏捷与OKR -系统思考与组织设计的艺术 | 敏捷家分享004

Bob Jiang
内容来源:敏捷+社区线上直播004期,《OKR与敏捷》分享实录 分享者:有赞效能改进工作者费解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有赞”即可获取本次分享的视频回放、下载PPT OKR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所在的公司(有赞)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行OKR了。2014年老板去硅谷进行调研,带回来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一直执行到现在。本次分享也是我在OKR实践方面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OKR与项目管理、敏捷,都是一种提升公司或组织效能的手段,OKR与敏捷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俩是相通的,都有很多不确定性,不是你做了就一定能成功,还需要达成很多平衡。 管理是一门艺术,系统思考和组织设计,是两种底层能力,在敏捷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要组建一个敏捷团队,一定要有具体的角色,我们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就开始做组织设计,在大规模敏捷框架里,组织设计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小调查 你在组织中处于什么角色? 你在组织中处于什么角色?比如项目经理、敏捷教练、ScrumMaster、技术负责人等。你在做决策时,是否客观?很多时候在小范围内做局部优化工作,没办法做到全局理性,为什么呢?我们发现,无论是什么角色,在做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视野会被工作范围所局限。 如何突破自身的角色和有限的视野,看到更大的范围和跃迁到更高的维度,就要回到系统思考的话题。 系统思考来源于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学科。其中有一个属性,系统有一种层层嵌套的现象,所看到的是一层,如果想要看到更大更高的那一层,就要跳出所在的范围,到更高维度的世界去。实践敏捷也是如此,需要系统思考和更高维度的视野。 我的敏捷世界观 见山就是山 | 见山不是山 | 见山还是山 我的敏捷世界观: 见山就是山。最开始接触敏捷的时候,从课程中学到很多关于敏捷的方法、工具等,比如:三三五五。那时认为敏捷就是这个样子的,要实施敏捷的话,以它提供的框架,按部就班地来执行就可以了。这个阶段学到的是敏捷的形,没有参透敏捷的本质。 见山不是山。后来经历了很多项目管理、组织优化、效能改进的工作,不经意间会根据需求和场景,将学到的敏捷知识和方法加以变通,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比如:基于整个组织的现状,运用同理心,感受需要被引导和改进的部分,然后慢慢结合敏捷去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更多领域中加入了敏捷的元素,也做了一些创新。这个阶段是领会到敏捷的本质,逐渐融会贯通的过程。 见山还是山。经过反思沉淀后我们发现,敏捷给出的方法论适用于很多工作场景,能解决很多问题,是前人经过无数实践总结出的方法。我们也会慢慢去反思:为什么要做敏捷?敏捷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敏捷的本质有三个: 优先级。我们的优先级是否明确。在一个团队或大的组织中,有没有做事的方法?优先级是什么?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先做哪件后做哪件? 高质量的交付。我们做事的目的一定是为了交付,为了产生价值,高质量的交付是敏捷的一种结果。 灵活变化。我们的组织或团队是否能够灵活应对外界的变化。如果是就是敏捷的,也不用刻意强调三三五五,僵化的敏捷不是敏捷。 一次灵魂拷问 你存在于组织中的价值是什么? 前面问的是你在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你在组织中的价值是什么?是管理项目,还是作为一个敏捷教练带领敏捷团队?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关注在哪个层面? 敏捷之上的世界 大千世界 | 道法术器 | 价值在外 根据系统思考的原则,需要看到更高的维度。因此除了敏捷之外,还要看到敏捷之上的世界,看清问题的本质。 佛曰:三千世界。世界之外还有世界。在实行敏捷的同时还应该有更高维度的思考和实践。 道法术器。道法是指我们学敏捷不应只是学习它的方法,还应该理解其本质;器是工具,工具是管理的辅助手段,在工具的制定方面,一定是工具适应组织,而不是组织来适应工具。在敏捷实行过程中,即便工具设置得再好,如果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匹配组织的现状,使用起来也会很别扭。术包括敏捷方法提供的框架和工具,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三五五之类的。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站在道和法的层面,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是否需要用到所有的这些工具,避免生搬硬套,使敏捷变得僵化。 价值在外。不要以为敏捷团队的敏捷就是端到端的了,在敏捷团队之上还有更高维度的团队,比如:部门、业务线、事业部、甚至公司。我们要从全局看整体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是否达成。敏捷团队产生的价值是什么,包括对公司的价值和商业价值。 “价值在外”这个词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即: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组织外部,才会被评价和被认可的。我们所做的动作,是帮助公司完成敏捷转型,还是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在做组织设计时,我们也需要面向是否创造外部价值。 查看原文获取更多材料

博客搬家 - 记第四次搬家(hugo建站推送到谷歌云存储)

Bob Jiang
修订历史 2020.05.19 修订2个错误 - 1. 新域名需要绑定 Google Search; 2. Google Cloud Storage 权限设置。最近新搭建了敏捷家的博客,发现了前面的两个错误。 2020.04.10 创建 写在前面,搬迁记录 记录我的博客这次搬家过程。我的博客之前经历过: wordpress github page Bitcron - 机制很不错(写完的博客自动保存到dropbox并发布,可惜搜索引擎的收录不是很好。) 这次搬迁 2020年4月10日 初步完成 博客的架构 现在写博客一直采用 markdown 语法,所以也是本次可以顺利迁移的一大前提。 最近两年一直用的是 Bitcron ,非常顺滑。每次写完 md 文件,直接保存即可(博客立即更新可见)。不过一直搜索引擎的收录不是很好,如我直接搜索 “Bob Jiang” 我的博客始终排不到第一个。很奇怪…… 索性现在申请了一年免费的 google cloud,就做个搬迁。 搬迁之后的博客存储在 google cloud storage 上,DNS也顺便切换到 Cloudfare 上了。 博客系统使用的是 hugo ,主题用的是 Ezhil。博客整体存放于 github上,每次提交到github会自动出发一次 github action,推送到谷歌存储。 博客的工作流 博客的工作机制如下: 本次编写博客(md文件) 并本次检查 (hugo server) github push 到 github 仓库 每次 push 或者 pull request 会出发 github action github action 进行 hugo 编译 github action 推送博客静态文件到 谷歌存储 博客的配置 (手把手教你配置) 第一步,配置hugo 安装 hugo 可以参考我朋友的博客,免费搭建一个静态博客。搭建完成后,关于主题,这里我采用的 hugo 主题是 Ezhil,可以直接用 github fork一份 hugo 主题。具体操作参考 Ezhil。

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EHF) 介绍

Bob Jiang
EHF webinar 回放 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EHF) 介绍 EHF是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EHF)的缩写,即埃德蒙·希拉里伙伴计划,专注于影响力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独特的新西兰移民计划。EHF将世界级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带到新西兰,一起为这个世界产生积极的变革。 走在伟大的脚步 埃德蒙·希拉里伙伴计划(EHF)的产生是为了纪念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爵士的精神和记忆,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爵士是第一位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与滕青·诺盖(Tenzing Norgay)一起。埃德爵士(Sir Ed)是一个毕生奉献的人道主义者,他在著名的攀登之后花费了数十年,以改善喜马拉雅山的夏尔巴人社区的生活,修建学校、医院和飞行培训中心。EHF由希拉里国际领导学院全权拥有,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与同名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保持一致。 伙伴计划(The Fellowship) EHF一年有两次机会(Cohort)申请,每次申请通过后可以参加当年的 New Frontiers Summits,及 Cohort Retreat。并且会有区域性聚会,如惠灵顿的每月EHF Fellow聚餐。还有线上的连接与非正式的协作,以及EHF团队的积极支持(如签证、落地等)。 好处(Benefits) EHF Fellow可以申请 Global Impact Visa (全球影响力签证),EHF是创新者非常棒的开放社区。 为什么要去新西兰(Why New Zealand) 新西兰是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 这里有强大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也是全球腐败程度最低的国际;还是世界上非常和平的国家 令人称赞的文化 新西兰的土著文化很赞;世界上第一个妇女拥有投票权的国家;并且这里是多元化的国家。 非常适合初创企业 全球最容易开展业务的国家;紧密联系东西方;拥有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新西兰的企业 Weta Digital (威达数码) 威达数码由彼得-杰克逊、理查德-泰勒和杰米-塞尔柯克创立,为包括《指环王》和《阿凡达》在内的电影制作视觉效果。威达数码是一家从事视觉特效制作的所有领域的公司,包括前传、动画、表演捕捉、模拟、合成、建模、渲染和研究。 网站:https://www.wetafx.co.nz/ Xero Xero是一款适用于小型企业的在线会计软件。使用Xero来管理发票、银行对账、记账等。 网站:https://www.xero.com 新西兰国土面积较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很容易快速地开展工作→Xero在新西兰与新西兰的银行、政府税务和统计机构建立了联系,比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快,因此它可以利用这一点向其他国家展示它的能力。 LanzaTech兰莎科技 LanzaTech将废碳视为机会而不是责任,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对废碳的思考方式→碳捕集 与维珍大西洋公司合作 网站:https://www.lanzatech.com/ Rocket Lab火箭实验室 火箭实验室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如何进入太空,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火箭系统和技术,包括天气监测、海洋数据收集、作物优化和自然灾害管理。 为数不多的从事民用空间工作的公司之一 在马希亚半岛 网站:https://www.rocketlabusa.com/ 申请EHF 我们的选择标准着重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家、团队或投资者: 有大胆的眼光应对社会中的系统性挑战,并在新西兰和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展示实现愿景的动力和能力。 可以与新西兰建立有价值的长期联系,并利用新西兰的独特优势。 可以为EHF社区和更广泛的新西兰创业生态系统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现出渴望并有足够的潜力继续进行10-20年的贡献。 体现EHF价值观,将成为新西兰和EHF的友好大使。 申请E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