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system thinking),也叫系统思考、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用整体思维来思考问题的方式。
系统思维的来源 如果从整体思维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比较早的系统思维方式了。
现代的系统思维更多指的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系统思维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被作为五项修炼中的一项而提出,后来广为流传。
在LeSS(大规模敏捷)中,也有针对于系统思维的介绍。(LeSS十大原则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系统动力学(系统思维)内容 在系统动力学中,有很多内容。很详细很丰富,在麻省理工学院是有专业课程,也可以用来分析很复杂的问题。
常见的内容如下:
行为趋势图(Behavior Over Time) 环路图(Casual Loop Diagram) 存量流量图(Stock Flow Diagram) 行为趋势图 行为趋势图,是观察某个行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这个趋势可能是: - 随着时间,趋势趋于平稳。(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可能存在平衡回路 - 随着时间,趋势越来越陡峭。可能存在增强回路 - 随着时间,趋势呈现波浪形(即上下波动)。可能无规律
环路图 环路图(简称CLD)是系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用来分析系统中的复杂动态关系。但请注意,不要仅仅为了画图而去画CLD,这个画图的过程也是非常关键,即团队在共享知识而达成一致。
环路图有两种: - 增强回路(Reinforce Loop),常用R表示 - 平衡回路(Balance Loop),常用B表示
环路中还存在:
变量(表示变化的元素) 链路(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链路存在两种关系: 正相关(正反馈),常用+或者S表示 负相关(负反馈),常用-或者O表示 存量流量图(SFD) 存量流量图(SFD)是系统动力学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它是在CLD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中量的变化观察。比如有的变量对于系统的影响很小,而有的变量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面具体体现就是,有的变量是存量,而有的变量是流量。存量的含义是说,这个变量是总数(积累量)。比如中国人口总数,这个变量就是存量。而流量指的是变量的流动,如中国每年移民美国的人口数。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最近一年我进入了区块链行业,和伙伴们一起在运营区块链技术社区,即 hiblock.net。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接触到很多开源社区的伙伴。从而让我对于开源有了更多的认识。
开源软件 首先明确一下开源软件,不代表免费,不代表开发者就是义务贡献。开源软件这个名词最早来源于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由于Free这个词在英语中有免费的含义,后来人们就用了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
而对于自由软件,Richard Stallman终生都在进行推广。自由软件的含义远远超过开源软件的定义。
什么是开源软件wiki
什么是自由软件wiki
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 个人总结的开源软件,有4种商业模式:
插件付费 云服务收费 咨询费 基金会 插件付费 项目主体(大部分)是开源的,社区都可以贡献(提交issue,修复bug等),并遵循某个开源协议。(如MIT,Apache等)而该项目所依赖的插件是付费的。插件的付费可以是订阅模式,或一次性付费模式。
该类型常见的项目有:Hadoop, VS Code, (欢迎大家补充更多的例子)
云服务收费 我一直对于大公司开源有个疑惑(如阿里,腾讯,华为的开源),不清楚他们为什么做那么多的开源项目,甚至于把自己的某些项目开源。上周和一个来自阿里的朋友聊完之后,恍然大悟。比如阿里开源 druid, 那么在阿里云上就会有对应的服务。公司在选择这项服务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信任这个服务。(开源,我可以查看源代码,我还可以提交修改意见)。
该类型常见是云服务公司: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
咨询费 这类商业模式常见于开源项目的早期,尤其是个人类做的较好的开源项目。公司使用某个开源项目后,需要邀请作者(专家)到公司内进行讲解、部署、或其他服务。
例子就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
基金会 这个商业模式,或许是现在的主流。许多的开源项目都是来自于 Apache基金会、Linux基金会、自由软件基金会、CNCF、Cloud Foundry基金会,Open Stack基金会等等。
而每个基金会又扶持了自己生态下面的很多项目。
我们来观察,在区块链里面,做生态的公链也存在自己的基金会。如以太坊基金会等。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
提升敏捷力的3个步骤 组织如何能够超越普遍的愿望,以便更具适应性并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敏捷力呢? 我们的调查结果和深入访谈强调了敏捷在塑造高度竞争、创新领导者方面的关键作用,和滞后采用敏捷方法的风险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停滞和客户不满意。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建议组织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提高敏捷力,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打造具有敏捷思维模式的高管团队 雇用并培养合适的人才组合 培养敏捷友好的文化和组织结构 这些战略使组织(其中许多组织被创新所颠覆)扩展整个组织的敏捷力,以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成功转型。
– 上述摘自《福布斯观察》关于Scrum联盟的报道
上述的3个步骤对于一个组织的敏捷转型,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先做1再做2,就是从上往下(top down)
如果先做2再做1,就是从下往上(bottom up)
而3是基础,是1和2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文化和组织结构,其他都是空中楼阁。
文化的背面是领导(管理层)的行为,而不是墙上的口号。比如某公司的价值观是“客户至上”,但管理层对于“客户投诉”总是置之不理。(那么这个行为就说明了客户至上只是幌子)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
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今天微信有个朋友来咨询一个问题:
姜老师,请教个问题。现在很多公司喜欢把技术和产品分开作为平级。产品团队负责出需求,技术团队只负责实现需求。这种方式我感觉对市场导向的产品会出现需求和实现严重脱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回答:首先从问题的提出者来看,他已经意识到问题了 – 需求提出和需求实现严重脱节。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澄清一下在敏捷开发(尤其是说Scrum)中,需求存放在产品列表(Product Backlog)中。那么一个好的产品列表,以及其中存放的需求(常常以用户故事格式呈现)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用户故事的5C生命周期:
Card Conversation Confirmation Construction Consequence 参考我之前的博客。
这里的前面3个C,更多指的是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之间的互动。
我们可以说产品负责人(大多数公司仍然叫做产品经理,实际上他们是没有权利的)的最重要职责就是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 排序产品列表。而对于开发团队(不仅有开发、还会包含测试,这里的开发团队指的是产品开发的团队),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迭代内实现产品列表。
在整个的迭代过程中,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应紧密协作。而不是产品负责人只负责写出需求(用户故事),然后转给开发团队。
如何紧密协作 操作1 - 产品负责人面对面和开发团队一起讲需求
操作2 - 开发团队在动手写代码前,把理解的需求讲给产品负责人听
很简单的2个操作,就可以帮助到你的团队和产品负责人。
要不要试一下?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
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你以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吗?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在一个拥挤的停车场里,你正在慢慢开找车位。你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空车位,正在你准备开过去停车时,突然飞速开过来一辆车一头扎进去占上了。 请问此时你怎么想?
这个车位是我先来的,他在抢我的车位!该死的!
正当你要去理论的时候,对方车上下来1名中年男子,扶着一位怀孕待产的妇女。看样子是去旁边妇产医院的。此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或许你的想法有所改变。
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吗?
答案明显不是。真实的世界永远也无法完全搞清楚,只能是随着我们了解信息一点点增加,而扩大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犹如上述的这个例子,当你身处其中,并得知的信息越来越多时,世界的边界开始扩大。
最后回归到学习。我们学习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从而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
下面有几个你可能需要的微信群,或公众号。
Scrum精髓读书群 扫描二维码,并回复“scrum”
我有一个梦想 加入邮件列表
扫描二维码,并回复“dream” 加入微信群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
从困境走向成功 北京今天天气晴朗,是个好天气,适合多读书。
今天推荐一本引导工具书 – 《从困境走向成功》
本书以小说为题材,由浅入深的介绍了:
实效的团队方法 深度沟通的团队方法 复杂冲突的团队方法 最后还介绍了CSA(Clarity, Solution, Action)工作坊的模型与设计。
实效团队方法 在实效团队方法中,介绍了几个很实用的引导方法,我也在培训中经常用到的:
me we us – 个人先梳理观点、想法,然后小组整合,最后课堂梳理出结果 艺术画廊 – 适合提出问题,由大家的双脚法则来决定他们想工作于哪些问题上 深度沟通团队方法 这里介绍的两个方法是比较复杂(需要一定引导基础)的,如:
欣赏式探询 – 基本概念来自于同名书籍。 欣赏式探询 世界咖啡 – world cafe 复杂冲突团队方法 开放空间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引导方法(或心态),参考资料。书很薄,容易阅读,但是要掌握还是很不容易的。首先从心态上要能接受各种变化,其次结果也往往会和预期不一样。
最后附上一篇 开放空间与世界咖啡馆 的对比。
思考 引导是Scrum Master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培训师的一项利器。尤其在设计互动工作坊的时候,非常考验引导的能力。这是一本以介绍工具为主的引导书,可以很容易的先了解一些基础工具(每个工具介绍的并不足够详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建议去阅读其他引导书籍,如《引导 : 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引导的秘诀 : 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等等。
引导,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知道概念很容易(入门简单),想要精通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
每日问题 你本周读了哪些书,可以留言推荐一下。 广告时间 订阅邮件列表 - 我有一个梦想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在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吗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分享:
我开车的时候最讨厌两种人: 1. 强行加塞的人; 2. 不让我强行加塞的人
首先我也有同感,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哈,为什么呢?
假设我有分身术,分出一个Bob’ (原身是Bob)。
Bob在开车,直行道前进中。这时Bob’在右侧强行加塞。
那么此时,Bob讨厌Bob’(因为讨厌1. 强行加塞的人);而Bob’也讨厌Bob(因为讨厌2. 不让我强行加塞的人)。
结果就是自己讨厌自己啦!
原来自己开车的时候,这么令人讨厌!已经都是自己讨厌自己了!
我可以做出什么改变 为了不让自己讨厌自己,我决定:
不去强行加塞 让强行加塞的人 开车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到达目的地,并不是与人较劲。
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同学,也能一起做出一些些改变。
你愿意改吗?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
市场基本原理 市场的基本组成是买方和卖方,即供需关系。
现存的经济中,最主要的2大分类是: - 市场经济 -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亦称资本主义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是人类协作的扩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一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实际上,纯粹的市场经济因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在实际操作中显示出缺陷,这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来解决。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英语:Planned economy),又称统制经济或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指令型经济”通常和计划经济用法相同,但是详加区分的话,指令型经济是指生产工具公有的经济体制。所以指令型经济必定是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却不必然为指令型经济。
除了以上两种经济形态,其实还存在第三种,混合经济。也就是说部分的市场经济加部分的计划经济。
目前区块链中有一部分人在追求的是完全市场经济,不过这个本身就不可能存在。就和这个理论本身一样,不存在完全的。(比如不会有哪个政府支持武器、毒品的自由买卖)
总结 存在供需关系就存在市场,就会有市场行为。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其实想要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BoB Jiang
和BoB面对面学习Scrum
HiBlock区块链社区(hiblock.net)发起人
中国北方的第一位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合伙人
敏捷一千零一夜社区合伙人
《Scrum精髓》译者 Bob的博客 Github: bobjiang Twitter: @bobjiang123 Solidity中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