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敏捷Fake Agile
假敏捷 Fake Agile 作者:Steve Denning (from Forbes) 译者:乔梁 (微信公众号:持续交付2.0)
我现在的微信签名是“别提概念,只解决问题”。而在2013年之前,我用的签名是“别提敏捷,只解决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在2012年的腾讯,敏捷开发方法似乎早已成为“过去时”。但是,还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呀。
(上图与腾讯无关,来自我朋友圈的@王宇)
今天的文章是Martin Folwer在“推它”上一个引用,原文发表于福布斯网站,作者是Steve Denning。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看英文版。 正文如下:
有个公司请我去讲讲“假敏捷(fake agile)”。他们想讲我解释一下,如何识别假敏捷,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这个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穿着弗拉门戈服装和谈论弗拉门戈的人一样,没有掌握弗拉门戈舞步或展示弗拉门戈音乐的感觉或天赋,一些所谓敏捷管理的例子的确与真正的敏捷是相关的,但又似是而非。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敏捷正在吞噬世界”。德勤和麦肯锡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高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敏捷,而不到10%的人认为他们的公司目前非常敏捷。 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大量的经理,顾问和教练声称自己敏捷并提供帮助公司变得敏捷。 不少公司也有首席执行官问:“我们为什么不敏捷?”
因此,“敏捷”一词经常被抛出,而并未对其含义达成任何共识。 它通常适用于对任何敏捷性没有实质性要求的公司或公司的一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事实上,实际上非常敏捷的公司往往回避标签,“敏捷”,并使用他们自己的本土词汇,感觉更真实。
1、定义“敏捷” 为了解决困惑,我们需要对真实事物进行定义。 正如这里所解释的,我对过去十年的研究表明,敏捷的主要成果是体现了具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思维模式的公司。
为了强调所有这三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我只是半开玩笑地称它们为“法律”。也就是说,除非你遵守所有这些“法律”,否则你无法真正称你的组织是“敏捷的” 。 我在这里谈论的是整个公司的敏捷性或业务敏捷性。因为,经验表明,只有整个公司使用相同的步调运行时,才会产生敏捷的主要成果。
2、敏捷三定律 客户法则 - 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价值,作为组织的全部和最终目标。 小团队法则 - 假设所有工作都由小型自组织团队进行,工作周期短,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价值 网络法则 - 持续努力消除官僚主义和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使公司作为一个互动的团队网络来运作,所有这些都集中在共同努力,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价值。 该定义包括运营敏捷性(operational agility,使现有业务更好)和战略敏捷性(strategic agility ,生成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引入新客户)。 该定义独立于那些术语、标签,或者是特定的专有流程或特定品牌。
3、没有标签的敏捷 该定义认识到,一些最成功的敏捷最终都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本土术语。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甚至没有称自己敏捷并且回避标准的敏捷词汇,其中一些(如Scrum)被故意设计为对管理层没有吸引力。
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Netflix和微软等大多数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公司在其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中都具有敏捷性,即使他们通常不使用标准的敏捷词汇。 他们的业务敏捷性是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的重要原因。
3、敏捷的初级阶段
敏捷是一段旅程。 没有哪个公司能够在第一天实施敏捷的所有元素。 掌握敏捷的各个方面需要时间。 当一家公司处于敏捷旅程的初期阶段时,人们可能会称之为“早期敏捷”。这不是假的敏捷,而是“它是不完整的”。 如果旅程顺利进行,那么公司将逐步掌握所有三项敏捷法则以及战略敏捷性。 旅程永无止境:公司继续寻找变得更加敏捷的新方法。
公司敏捷旅程的路径顺序可能不同。 例如,微软大约十年前开始使用小型敏捷团队,如下图所示。 它继续在2008 - 2014年期间以稳步增长的规模进行试验。 只有在Satya Nadella成为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这段时间之后,这种方法才开始传播到整个组织,人们可能会认为微软是一家开始体现业务敏捷性的公司。 人们可能会称,2014年之前的微软是一个”敏捷初级阶段“公司。 相比之下,亚马逊从1997年股票市场首次亮相开始就接受了对客户的痴迷,明确承诺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实现市场主导地位。 仅仅五年之后 (大约2002年),亚马逊就拥抱了“双披萨团队”,并开始将网络连接在一起,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层级。 在此之前,将亚马逊称为早期敏捷实例是合适的,尽管其旅程中早期步骤的顺序与微软不同。